卡希尔认为,恩昆库的特点适合世俱杯,小贝林的天赋还有待商榷
由于切尔西在小组赛第二场比赛爆冷输球了,马雷斯卡也缺乏国际赛事的经验,很多人担心蓝军无法进入淘汰赛。前英格兰球星卡希尔觉得切尔西小组出线应该不成问题,但是这家俱乐部在后面的淘汰赛很难打。卡希尔认为,恩昆库的特点适合世俱杯,然而他在本届杯赛的定位一直是替补球员。卡希尔承认,恩昆库来到斯坦福桥之后,他的发展的确没有达到预期,而且他的伤病问题棘手,卡希尔也理解马雷斯卡不器重他的原因。但是恩昆库拥有显著的特点,那就是他的纵向进攻效率高,在禁区前沿的位置感出色,此类特点适合世俱杯。
关于卡希尔说恩昆库适合世俱杯的情况,这位名宿补充表示,世俱杯的赛制和世界杯相同,只不过世俱杯是由俱乐部参加,足球文化的概念没有那么强大,主要注重球员的实用性和战术的概念。恩昆库的踢球特点虽说不稳定,但是他能够直接明了体现球队的战术概念。在多特蒙德惊险击败马莫洛迪落日的比赛当中,小贝林取得了他在新东家的首粒进球,而且他的天赋极佳,善于拼搏,很多人预测他的成就有可能高过他的哥哥。不过卡希尔认为,现在大家不能读小贝林就开始盖棺定论——小贝林的天赋还有待商榷。
要知道小贝林刚刚来到德甲,很多东西还处于摸索、适应的阶段,外界就从天赋的层面,给予他那么大的舆论压力,不利于他的正常成长。再者,卡希尔觉得小贝林的身体能力更强,至少在这个年龄段,身体素质方面的优势,有可能让人高估他的潜力,所以他的天赋、潜能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,还有待商榷。然而,过早的质疑或许同样是一种偏见。天赋从来不是静态的标签,而是需要在实战中不断淬炼的火焰。小贝林在德甲赛场上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强健的体魄,还有那种与年龄不符的冷静判断——他在高压逼抢下依然能精准分球,在反击中总能用最简洁的触球撕开防线。这些细节恰恰暗示着某种更珍贵的特质:足球智商。
多特蒙德的教练组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。他们刻意将小贝林安排在多个中场位置轮转,从防守型后腰到前场自由人,这种"刻意混乱"的栽培方式,正是顶级苗子才享有的试错特权。真正值得关注的,或许是他与队友的化学反应。当布兰特这样的老将开始主动找他做撞墙配合,当聚勒在后场出球时总把安全球路线留给他,更衣室的隐性认可或许比任何球探报告都更有说服力。正如拜仁名宿施魏因施泰格最近在专栏中所写:"德国足球太渴望新面孔,但真正的天才需要被允许保持沉默生长的权利。"小贝林需要的不是捧杀或棒杀,而是像威斯特法伦南看台那样,用持续而克制的掌声陪伴他穿越成长的迷雾。
马雷斯卡的战术概念明确,而且在切尔西阵容厚度不怎么样的情况之下,他应该尝试恩昆库,这位法国球星的特点,至少适合蓝军在世俱杯的布局。尽管恩昆库在斯坦福桥的起步并不顺利,但世俱杯或许正是他重新证明自己的舞台。这项赛事的高强度与快节奏,恰恰能放大他在纵向突破和禁区前沿嗅觉上的优势。当比赛进入僵持阶段,他的突然前插和简洁处理球方式,往往能打破平衡——这正是切尔西在阵容单薄时最需要的破局能力。笔者球后认为,马雷斯卡的战术体系强调空间利用与快速转换,而恩昆库在莱比锡时期就展现过这类特质。
他不需要过多持球,只需在对手防线松懈的瞬间完成致命一击。世俱杯的对手通常来自不同大洲,防守习惯差异明显,这反而给了擅长捕捉漏洞的球员更多机会。正如卡希尔所言,在这种“战术至上”的赛事中,恩昆库的实用性可能比名气更值得信赖。当然,伤病阴影仍是隐患。但若教练组能合理控制他的出场时间,将其定位为“后手奇兵”,或许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。毕竟,当比赛进入最后三十分钟,体能下降的防线最忌惮的就是这类兼具速度与终结能力的攻击手。对切尔西而言,与其纠结于恩昆库的长期定位,不如先放手一搏,让他在世俱杯的聚光灯下,重新点燃那份曾被寄予厚望的锋芒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