脸都不要了!中超第25轮裁判名单公开,山东泰山被针对_比赛_球迷_球员
直接把山东泰山架在火上烤,北京国安打上海海港请澳大利亚裁判,上海申花踢成都蓉城上乌兹别克斯坦裁判,轮到山东泰山,好家伙,清一色上海籍裁判! 这安排搁谁眼里都透着股子邪乎劲儿。
您猜怎么着? 这可不是足协第一次“精准投放”裁判了。 往前倒俩轮,中超第23轮和24轮,场上那误判多得能凑副扑克牌:有球员明明在禁区里被放倒,裁判愣是没吹点球,赛后评议组磨叽半天,结论轻飘飘一句“无明显犯规”就把事儿糊弄过去了;还有场比赛,防守球员手球动作大得跟举哑铃似的,VAR反复回放,裁判最后居然只给黄牌,气得球迷直喊“这眼睛长到头顶上了”。
足协面对漫天骂声,不想着怎么改进,反倒麻溜地把争议判罚拿到国际足联去“咨询”,美其名曰“严谨负责”,可明眼人都瞧出来了,这不就是把锅往外甩嘛! 申花最近几场比赛,不知道沾了多少这种“咨询后”的光,球迷都调侃:“这哪是裁判执法,根本是开后门大赛! ”
这回轮到山东泰山,好嘛,直接整了个“全沪班”裁判组。 您说巧不巧?
有老球迷掰着手指头算,这赛季山东泰山已经不是第一次被“特殊照顾”了,之前好几场关键比赛,判罚尺度松得能跑火车,对手稍微碰一下就倒地,泰山球员被铲得人仰马翻,裁判跟没看见似的。 现在倒好,直接上“家乡裁判”,这要是再出点争议,真应了那句老话:“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儿。 ”
咱再说说这外籍裁判的事儿。
可您翻翻这赛季记录,前几轮该乱还是乱,该误判还是误判。 就说国安和海港这场,两支球队现在咬得死死的,一个争冠一个保前三,裁判稍微偏一点,排名就得大洗牌。 足协倒好,大老远从澳大利亚请个裁判来,可问题是,这裁判对中国球员的技术特点、比赛节奏了解吗?
更别提请外籍裁判的成本了,机票、住宿、劳务费,一笔笔都是钱,花着纳税人的钱,结果就为了一场可能根本不用“背锅”的比赛,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。
反观山东泰山的比赛,清一色上海籍裁判,这安排就更耐人寻味了。 上海和山东,在足球圈里从来不是“一家人”。 泰山队这些年没少跟上海球队较劲,联赛排名、亚冠名额,每次碰上都跟打仗似的。
现在裁判组全是上海籍,球员们在场上跑着,眼睛还得盯着裁判的哨子,心里能踏实吗?
裁判要是按规矩吹,我们认;可要是明摆着偏向,那还不如直接让我们弃权! ”这话糙理不糙,足球比赛最基本的公平,就是裁判得一碗水端平,可现在这安排,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了。
其实球迷要的不多,就想要个明明白白的比赛。 裁判也是人,偶尔失误正常,连续几轮都出问题,还总找借口推脱,这就说不过去了。 足协要是真想解决问题,与其花大价钱请外籍裁判当“挡箭牌”,不如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提升本土裁判的水平。
比如说,多搞点针对性培训,让裁判熟悉中超球员的特点;再比如,建立更透明的判罚评议机制,每场争议判罚都公开解释,让球迷知道错在哪儿,以后怎么改。 不是像现在这样,一出事就甩锅,一敏感就找外援,最后把好好的联赛搞得乌烟瘴气。
这种不公平的裁判安排,影响的可不止是一场比赛的胜负。 山东泰山作为老牌强队,这些年为中超联赛贡献了多少精彩比赛? 培养了多少国脚? 可现在呢,因为裁判问题,球员们的心态能不受影响?
教练组的战术布置能不打折扣? 球迷的热情能不被浇灭? 长此以往,受损的是整个中超的品牌形象,是无数热爱足球的普通人。
是继续甩锅给裁判,还是又搬出“国际咨询”的老套路? 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,这一次,他们不会再轻易买账了。 毕竟,谁都想看一场干干净净的比赛,谁都不想为不公平的判罚买单。 足协要是真把球迷当回事,就该好好想想,怎么才能让中超的裁判席,真正立得住、站得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