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足协遭到怒批:全世界足球运动员都在忙只有中国男足放长假_联赛_赛程_球迷

作者: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:2025-10-16 19:57:51阅读次数:0

在2025年10月,当国际赛场因为世预赛、世青赛和友谊赛热闹非凡时,中国的中超联赛却悄悄按下了暂停键,显得格外“安静”。不少媒体人把这段时间直指为一段冗长的休赛期,整整23天,甚至有球队的休整时间接近一个月。球员们有的去旅游放松,有的忙着直播带货,还有人远赴韩国现场观战。球迷们则只能在各种所谓的“民间联赛”里找乐子解闷。这种场景,折射出中国足球在赛程安排上的深层矛盾。

理论上,国际赛事应当成为全球足坛的盛大节日,欧洲五大联赛和其他亚洲联赛都通过紧凑的日程来保持热度。反观中超,从9月底到10月中旬竟爆出长达23天的休赛期,一些球队的调整时间甚至拉长到接近一个月。球员怎么保持状态、联赛怎么继续保持节奏,成了不少人质疑的重点。这些问题似乎在中国足协的考虑里显得被忽视。

图片

更让人费解的是,本赛季的中超赛程像被人拆成了几段,断断续续。第27、28轮还勉强连在一起打完,结果第29轮却被推迟到10月底,随后又休整20天才迎来收官战。这种“今天打渔、明天晒网”的节奏,既打消了球迷的热情,也让比赛的竞争强度和观赏性大打折扣。

从制度层面看,虽然中足联成立后实现了“管办分离”——足协负责国字号球队和青训建设,中足联负责职业联赛的运营与组织,但现实中的协作效率却让人担忧。早在6月时国足就被宣布无缘附加赛,然而9月、10月的国际比赛日窗口期并没有被有效利用——既没有组织国字号的热身赛,也没有把握好利用窗口期来优化联赛日程。

图片

造成这状况的原因,可能和沟通机制的缺失有关:如果中足联愿意主动与足协协商,看似就能把休赛期压缩、避免联赛长期停摆;如果足协提前启动选帅、磨合球队的工作,也可以在窗口期里更好地为新赛季做准备。然而,双方似乎陷入“两个和尚抬水喝”的尴尬局面,最终使得联赛和国字号球队都吃了亏。

图片

职业联赛是中国足球的根基。只有提升联赛本身的水平,国家队的成绩才有可能同步提升。如今的中超管理,似乎在某些方面仍然轻视联赛的价值:随意中断赛程、忽视球迷体验、放任球员状态下滑,这些短视举措正在削弱中国足球本就脆弱的未来。不少媒体人尖锐点出问题的核心:“足球不是自己的,混着凑合。”如果管理者继续用“按部就班、程序繁琐”来应对危机,用“无作为”来掩盖问题,中国足球的振兴终将变成空话。

中国足球不缺批评,缺的是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必须让赛程规划更科学、管理部门之间更高效地协同、联赛建设更专业地推进。若这些基础工作长期被回避,再多的豪言壮语也只能是空话。当球迷被迫在“景区看热闹”与“骂足协”之间二选一时,真正需要的不是辩解,而是一场彻底的自省与觉醒。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